聯系電話:13207177333 張先生
聯系電話:15926252475 李先生
建筑結構可靠性鑒定報告
誠達鑒字[20××]××××號
委托單位:
房屋名稱:
房屋地址:
鑒定日期:
報告編寫人:
報告審核人:
報告簽發人:
湖北誠達房屋安全鑒定有限公司編制
二〇××年××月××日
編制說明
1 本報告無鑒定人、編寫人、審核人、審定(簽發)人簽字無效,并須在封面、首頁表格、騎縫三處加蓋鑒定機構鑒定專用章方為有效。
2 本報告涂改無效。
3 本報告未經同意請勿復?。ㄍ暾麖陀〕猓?,報告復印件未蓋騎縫章及鑒定機構鑒定專用章無效,且不得用于各類廣告宣傳。
4 對本報告內容有異議時,請在簽收鑒定報告后15個工作日內向本鑒定單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5 本報告不作為房屋建筑權屬及建筑面積確認依據。
建筑結構可靠性鑒定報告
報告編號:誠達鑒字[20××]××××號
委托單位 |
×××××有限公司 |
聯 系 人 |
/ |
||||
聯系電話 |
/ |
||||||
房屋名稱 |
××××××房屋 |
||||||
房屋地址 |
湖北省××市×××××工業區 |
產 別 |
私 有 |
||||
結構形式 |
框 架 |
層 數 |
4 |
建筑年代 |
90年代 |
||
用 途 |
車 間 |
鑒定面積m2 |
3000 |
鑒定日期 |
20××-××-×× |
||
鑒定類別 |
房屋結構可靠性鑒定 |
||||||
現場檢查情況綜述 |
1、該房屋室內地面、室外地臺及各柱、墻腳均無明顯的開裂及沉陷現象;亦未發現因地基基礎的不均勻沉降而導致上部結構構件出現明顯開裂及變形等異?,F象。 2、該房屋上部結構鋼筋混凝土柱、梁及板構件基本完好,未發現明顯的受力變形及開裂損壞等異?,F象,構造與連接滿足國家現行規范、規程的要求。 3、該房屋圍護墻體、屋面女兒墻、雨篷、挑檐、門窗過梁等構件基本完好,未發現異常開裂損壞現象。 |
||||||
現場檢測 情況綜述 |
經承載力驗算分析,該房屋上部結構鋼筋混凝土柱、梁及板構件承載力不滿足計算要求;部分柱構件軸壓比不滿足國家現行標準限值要求。 |
||||||
鑒定結論 |
根據《工業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 50144-2008),××××××房屋的可靠性等級評定為三級,即結構可靠性不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規范的可靠性要求,影響整體安全,在目標使用年限內明顯影響整體正常使用,應立即采取措施。 |
||||||
處理建議 |
見本報告第七部分。 |
||||||
鑒定人員 |
姓 名 |
技術職稱 |
資格證號 |
簽 名 |
××× |
工程師 |
×××-××× |
|
|
××× |
工程師 |
×××-××× |
|
|
××× |
工程師 |
×××-××× |
|
|
編寫人 |
××× |
工程師 |
×××-××× |
|
審核人 |
××× |
工程師 |
×××-××× |
|
簽發人 |
××× |
工程師 |
×××-××× |
|
鑒定單位(鑒定業務專用章) 二〇××年××月××日 |
建筑結構可靠性鑒定報告
一 房屋概況
×××廠房位于湖北省××市×××工業區。該房屋朝向大致為坐西朝東,據悉建于90年代,主體為四層框架結構,以鋼筋混凝土柱、梁及板構件共同承重,180mm厚磚墻分隔及圍護。該房屋樓面、屋面板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板?,F受×××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對×××房屋(以下簡稱“該房屋”)做房屋結構可靠性鑒定,鑒定面積3000㎡。
該房屋平面形狀大致為矩形,軸線總長度為63.5m,總寬度約為19.8m。該房屋首層層高為4.5m,二層層高為4.3m,三層層高為3.8m,屋面為上人屋面。該房屋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主要為450mm×500mm、300mm×500mm、350mm×600mm、500mm×600mm、350mm×500mm等;框架梁的截面尺寸主要為300mm×900mm等;樓板厚度尺寸主要為100mm及120mm。
該房屋外墻面貼瓷磚;內墻面及天花飾面均為混合砂漿批蕩面層掃白;室內地面為水磨石地面;門采用卷閘門、鐵門;窗采用鋁合金窗。該房屋現作為車間用途使用,房屋外觀及內景現狀如下照片所示:
房屋外觀現狀 房屋內景現狀
二、鑒定的目的、內容、依據及檢測儀器
(一)、鑒定的目的
據委托方介紹,委托方部分重型儀器設備放置于該房屋各層,由于儀器設備自身荷載較大且運行時產生較大振動,為為查明該房屋結構現狀是否安全,承載力性能是否滿足《工業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 50144-2008)中承載力的要求及該房屋能否承載儀器設備重量及抵抗儀器設備運行時所產生的振動,受×××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對該房屋現狀進行結構可靠性鑒定。
(二)鑒定內容
(1)、普查
(a)、對房屋結構類型、基礎形式、建筑層數、房屋地址、建造年代、房屋朝向、房屋裝修概況及房屋用途進行現場調查;
(b)、對房屋整體的使用狀況、荷載分布進行檢查;
(c)、對該房屋現有上部結構的建筑及結構布置、構件尺寸、層高等情況進行現場測量,繪制各層建筑、結構平面示意圖。
(2)、變形測量
采用“DJD2-1GC”型電子經緯儀或線錘對房屋部分轉角位置豎向構件垂直度和整體變形進行測量,查明房屋是否出現傾斜現象。
(3)、結構構件缺陷及損傷程度檢查
(a)、對結構構件存在的缺陷及損傷情況進行調查與記錄;
(b)、對混凝土結構或構件的裂縫分布與大小進行調查和記錄。
(4)、主體結構的材料力學性能檢測
(a)、按照國家現行相關檢測標準的要求抽取一定數量的鋼筋混凝板構件采用鉆芯法進行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
(b)、按照國家現行相關檢測標準的要求抽取一定數量的鋼筋混凝板、梁及柱構件進行配筋情況、砼保護層厚度檢測;
(c)、按照國家現行相關檢測標準的要求抽取一定數量的鋼筋混凝梁及柱構件采用鉆芯回彈綜合法進行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
(5)、結構承載力復核
根據現場檢查、檢測結果,并依據國家現行相關規范對該房屋現狀結構承載力進行驗算分析。
(6)、評定與處理建議
(a)、根據現場檢查、檢測情況和驗算結果,結合委托方提供儀器設備的技術參數,分析房屋能否承載委托方購置的重型設備及能否抵抗重型設備運行時所產生的振動,當房屋結構現狀不滿足承載儀器設備計算要求及不滿足抵抗儀器運行時產生的振動要求時提出可靠處理建議。
(b)、根據現場檢查、檢測情況和驗算結果,依照《工業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 50144-2008],判定該房屋結構現狀承載力性能是否滿足規范及承載力計算要求,并對不滿足結構承載力要求的部位提出可靠的處理建議。
(二)鑒定的主要依據
(1)、《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2008)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
(3)、《建筑結構抗震加固技術規程》(JGJ116-2009)
(4)、《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 50344-2004)
(5)、《工業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 50144-2008)
(6)、《建筑結構荷載規范(2006年版)》(GB 50009-2001)
(7)、《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 23-2011)
(8)、《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
(9)、《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
(10)、《鉆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技術規程》(CECS 03:2007)
(11)、《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 107-87)
(12)、《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規程》(JGJ/T 152-2008)
(13)、《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 8-2007)
(14)、《數據的統計處理和解釋 正態樣本異常值的判斷和處理》(GB/T4883)
(三)主要檢測儀器設備
(1)、ZBL-R630型鋼筋位置/保護層厚度測定儀
(2)、科力達DT-02LL型精密經緯儀
(3)、鉆芯機 、回彈儀、碳化深度測量尺
(4)、DLE70 激光測距儀
(5)、游標卡尺、鋼尺、皮尺
(6)、數碼相機
三、房屋現狀調查
(一)、房屋原始資料
經了解,該房屋的原建筑相關資料原始資料詳見下表所示:
房屋的原建筑相關資料原始資料情況
提供的圖紙和資料 |
|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
無(√),有(√)勘察單位: |
設計建筑施工圖 |
無( ),有(√)設計單位:××× |
設計結構施工圖 |
無(√),有(√)設計單位: |
設計其它專業施工圖紙 |
無(√),有(√)設計單位: |
施工過程的質量保證資料 |
無(√),有(√)施工單位: |
1、圖紙、資料由委托方提供,其真實性由委托方保證。 2、為便于現場對該房屋的檢測鑒定及房屋結構的承載能力分析,現繪制該房屋各層建筑平面圖及結構平面圖如附件4~9所示。 |
(二) 、房屋使用歷史
經了解,該房屋使用歷史詳見下表所示:
房屋使用歷史
使用歷史 |
|
用途變更 |
無(√),有( ) 備注: |
改建擴建 |
無(√),有( ) 備注: |
加 層 |
無(√),有( ) 備注: |
災 害 |
無(√),有( ) 備注: |
使用條件改變 |
無(√),有( ) 備注: |
四、建筑物現場檢查情況
(1)、地基基礎
(1.1)、經現場檢查,該房屋室內地面、室外地臺及各柱、墻腳基本完好,均未出現明顯的開裂及沉陷現象;亦未發現因地基基礎的不均勻沉降而導致上部結構構件出現明顯的變形及開裂等異?,F象。
(1.2)、經用“DJD2-1GC”型電子經緯儀對該房屋部分轉角處豎向構件進行垂直度抽檢測量,測量結果如下表所示:
傾斜觀測結果
測點 |
測量高度(m) |
偏移量(mm) |
偏移 比值 |
傾斜量(mm) |
傾斜率 (%) |
||
起止 高度 |
計算 高H |
方向 |
偏移量 |
||||
A |
0.50~8.50 |
8.00 |
偏北 |
12.0 |
1/667 |
15.0 |
0.19 |
B |
0.50~8.50 |
8.00 |
偏西 |
9.0 |
1/889 |
||
C |
0.30~8.50 |
8.20 |
偏西 |
10.0 |
1/820 |
|
|
說明 |
1、偏移量包括原墻體和外墻飾面施工偏差。 2、由于現場客觀條件限制,未能對房屋其余轉角部位豎向構件抽檢測量。 |
由傾斜觀測結果可知,該房屋所抽檢豎向構件的偏移比值及傾斜率均滿足國家現行規范的限值要求。
(2)、上部承重結構
(2.1)、該房屋結構類型為框架結構,結構布置合理,傳力路徑明確,結構整體性好。
(2.2)、由傾斜觀測結果表明,該房屋整體無明顯側移現象。
(2.3)、對該房屋各結構層混凝土板構件進行檢查,未發現各結構層板構件出現明顯的受力變形異?,F象,構造與連接滿足國家現行規范、規程的要求。但該房屋部分鋼筋混凝土板構件出現開裂及滲水現象。詳情如下:
(2.3.1)、二結層1/C~D×1~2軸板面有一條長約2.4m,寬約0.8~1.5mm的南北走向裂縫(損壞現狀見后附2347號照片所示)。
(2.3.2)、二結層1/D~E×1~2軸板面有一條長約1.5m,寬約0.5~1.0mm的東西走向裂縫(損壞現狀見后附2348號照片所示)。
(2.3.3)、二結層A~1/A×1~2軸板底有一條長約1.4m,寬約0.2~0.3mm的截角裂縫,且有滲水現象(損壞現狀見后附2349號照片所示)。
(2.4)、對該房屋各結構層混凝土梁構件進行檢查,未發現各結構層梁構件出現明顯的受力變形及開裂損壞等異?,F象,構造與連接滿足國家現行規范、規程的要求。
(2.5)、對該房屋各結構層混凝土柱構件進行檢查,未發現各結構層梁構件出現明顯的受力變形及開裂損壞等異?,F象,構造與連接滿足國家現行規范、規程的要求。
(3)、圍護系統
(3.1)、經現場檢查,該房屋圍護墻體、屋面女兒墻、雨篷、挑檐、門窗過梁等構件基本完好,未發現異常開裂損壞現象,但該房屋部分墻體出現開裂現象,詳情如下:
(3.2)、經現場檢查,該房屋內墻面、外墻面天花飾面及室內地面地板磚基本完好,未發現明顯的開裂、空鼓及剝落現象。
(3.3)、該房屋門、窗設施完好,使用靈活;水、電設施完好,使用正常。
五、結構檢測及結果分析
(一)建筑物結構整體尺寸及承重構件截面尺寸檢測
1、結構整體尺寸測量
根據現場對該房屋結構布置尺寸進行測量,繪制各層結構平面圖如后附件四~九所示。
2、承重構件截面尺寸檢測
(1)、框架柱截面尺寸檢測
現場對該房屋部分框架柱截面尺寸進行了測量,檢測結果見如下表所示:
框架柱截面尺寸抽檢結果
構件名稱 |
軸線位置 |
實測尺寸 (mm) |
設計尺寸 (mm) |
首層柱 |
5×A |
450×500 |
/ |
7×C |
300×500 |
/ |
|
9×C |
350×600 |
/ |
|
4×C |
500×600 |
/ |
|
11×D |
350×600 |
/ |
|
二層柱 |
6×C |
450×550 |
/ |
5×C |
450×550 |
/ |
|
3×C |
450×550 |
/ |
|
1×D |
350×500 |
/ |
|
11×D |
350×500 |
/ |
|
三層柱 |
1×D |
350×500 |
/ |
3×C |
450×500 |
/ |
|
11×D |
350×500 |
/ |
|
4×C |
450×500 |
/ |
|
7×C |
450×500 |
/ |
|
9×C |
450×500 |
/ |
(2)、框架梁截面尺寸檢測
現場對該房屋部分框架梁截面尺寸進行了測量,檢測結果見如下表所示:
框架梁截面尺寸抽檢結果
構件名稱 |
軸線位置 |
實測尺寸 (mm) |
設計尺寸 (mm) |
二結梁 |
1/B×2-3 |
200×550 |
/ |
2×B-C |
300×900 |
/ |
|
1/B×1-2 |
200×550 |
/ |
|
C×3-4 |
200×550 |
/ |
|
3×A-B |
300×900 |
/ |
|
三結梁 |
1/B×3-4 |
200×550 |
/ |
3×C-1/C |
300×900 |
/ |
|
3×1/C-D |
300×900 |
/ |
|
1/C×10-11 |
200×550 |
/ |
|
10×B-C |
300×900 |
/ |
|
四結梁 |
5×C/D |
300×900 |
/ |
4×C-D |
300×900 |
/ |
|
C×4-5 |
200×550 |
/ |
|
D×1-2 |
200×550 |
/ |
|
2×B-C |
300×900 |
/ |
(3)、樓板厚度截面尺寸檢測
現場對該房屋部分樓板厚度截面尺寸進行了測量,檢測結果見如下表
所示:
樓板厚度截面尺寸抽檢結果
芯樣 編號 |
樓層 位置 |
檢測位置 |
檢測厚度(mm) |
設計厚度(mm) |
平均厚度 (mm) |
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
2B1 |
二結板 |
2~3×C~1/C |
96 |
/ |
118 |
/ |
2B2 |
1~2×2/B~C |
135 |
/ |
/ |
||
2B3 |
1~2×B~1/B |
130 |
/ |
/ |
||
2B4 |
2~3×2/B~C |
105 |
/ |
/ |
||
2B5 |
1~2×1/C~D |
125 |
/ |
/ |
||
3B1 |
三結板 |
1~2×C~1/C |
105 |
/ |
106 |
/ |
3B2 |
3~4×C~1/C |
100 |
/ |
/ |
||
3B3 |
4~5×C~1/C |
120 |
/ |
/ |
||
3B4 |
5~6×C~1/C |
110 |
/ |
/ |
||
3B5 |
1~2×1/B~C |
95 |
/ |
/ |
(二)、材料強度檢測
(1)、砼梁及柱構件抗壓強度檢測
經用“鉆芯回彈綜合法”隨機對該房屋部分梁及柱構件的混凝土抗壓強度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
回彈法檢測結果
構 件 |
混凝土抗壓強度 換算值(MPa) |
批量推定混凝土抗壓強度(MPa) |
||||||||
序號 |
構件 |
軸線編號 |
最小值 |
標準差 |
平均值 |
推定值 |
最小值 |
標準差 |
平均值 |
推定值 |
Z1 |
首 層 柱 |
2×D |
35.0 |
0.31 |
35.4 |
34.9 |
24.4 |
3.86 |
28.7 |
22.4 |
Z2 |
1×D |
33.6 |
0.88 |
35.0 |
33.5 |
|||||
Z3 |
4×C |
26.6 |
1.01 |
27.9 |
26.2 |
|||||
Z4 |
5×A |
27.8 |
2.44 |
30.2 |
26.1 |
|||||
Z5 |
6×A |
33.2 |
3.07 |
36.3 |
31.2 |
|||||
Z6 |
11×D |
29.1 |
1.84 |
32.1 |
29.0 |
|||||
Z7 |
9×A |
31.2 |
1.20 |
33.3 |
31.3 |
|||||
Z8 |
9×C |
25.3 |
1.50 |
27.0 |
24.5 |
|||||
Z9 |
7×C |
26.2 |
1.71 |
28.4 |
25.6 |
|||||
Z10 |
5×C |
25.8 |
2.60 |
28.7 |
24.4 |
|||||
Z11 |
二層柱 |
1×D |
24.7 |
2.10 |
28.0 |
24.5 |
19.6 |
2.79 |
23.8 |
19.2 |
Z12 |
2×D |
27.0 |
2.97 |
29.1 |
24.2 |
|||||
Z13 |
5×C |
28.2 |
0.87 |
29.1 |
27.7 |
|||||
Z14 |
1/5×C |
27.2 |
1.23 |
28.8 |
26.8 |
|||||
Z15 |
9×C |
21.2 |
1.29 |
22.4 |
20.3 |
|||||
Z16 |
8×C |
21.6 |
0.74 |
22.8 |
21.6 |
|||||
Z17 |
8×A |
22.8 |
1.47 |
25.4 |
23.0 |
|||||
Z18 |
11×B |
27.4 |
0.92 |
28.4 |
26.9 |
|||||
Z19 |
11×D |
20.4 |
1.25 |
21.7 |
19.6 |
|||||
Z20 |
3×C |
23.6 |
1.40 |
25.7 |
23.4 |
|||||
Z21 |
三層柱 |
2×B |
26.2 |
0.79 |
27.3 |
26.0 |
20.2 |
2.57 |
25.0 |
20.8 |
Z22 |
3×C |
21.2 |
0.67 |
22.0 |
20.9 |
|||||
Z23 |
6×C |
24.8 |
0.91 |
26.2 |
24.7 |
|||||
Z24 |
8×C |
27.6 |
0.42 |
28.1 |
27.4 |
|||||
Z25 |
9×C |
26.7 |
1.50 |
28.4 |
25.9 |
|||||
Z26 |
11×D |
28.4 |
0.95 |
29.3 |
27.7 |
|||||
Z27 |
2×D |
27.0 |
1.22 |
28.5 |
26.5 |
|||||
Z28 |
1×D |
26.6 |
1.16 |
28.2 |
26.3 |
|||||
Z29 |
4×C |
24.4 |
0.71 |
25.3 |
24.1 |
|||||
Z20 |
5×C |
20.8 |
1.29 |
22.3 |
20.2 |
|||||
L1 |
二結梁 |
1×B~C |
23.8 |
0.59 |
24.8 |
23.8 |
18.5 |
3.2 |
24.0 |
18.7 |
L2 |
2×B~D |
28.0 |
1.66 |
29.9 |
27.2 |
|||||
L3 |
1/B×1~2 |
28.0 |
1.67 |
30.0 |
27.3 |
|||||
L4 |
E×1~2 |
23.7 |
1.02 |
25.4 |
23.7 |
|||||
L5 |
1/1×D~E |
21.0 |
1.16 |
25.7 |
23.8 |
|||||
L6 |
1×D~E |
21.8 |
1.69 |
24.5 |
21.7 |
|||||
L7 |
1/10×D~E |
23.0 |
2.33 |
26.0 |
22.2 |
|||||
L8 |
E×10~11 |
25.1 |
1.74 |
26.8 |
23.9 |
|||||
L9 |
11×D~E |
21.3 |
2.32 |
24.3 |
20.5 |
|||||
L10 |
三結梁 |
1/10×D~E |
24.6 |
0.92 |
25.7 |
24.2 |
||||
L11 |
E×10~11 |
27.4 |
1.82 |
29.3 |
26.3 |
|||||
L12 |
11×D~E |
21.4 |
1.89 |
23.3 |
20.2 |
|||||
L13 |
1×D~E |
23.8 |
1.08 |
25.3 |
23.5 |
|||||
L14 |
E×1~2 |
23.6 |
2.04 |
25.4 |
22.0 |
|||||
L15 |
1/1×D~E |
23.8 |
3.78 |
26.8 |
20.6 |
|||||
L16 |
3×C~E |
29.2 |
1.00 |
30.7 |
29.1 |
|||||
L17 |
4×C~E |
29.8 |
1.31 |
31.7 |
29.5 |
|||||
L18 |
2×B~D |
30.0 |
0.72 |
31.0 |
29.8 |
|||||
L19 |
四結梁 |
2×D~E |
20.1 |
1.20 |
25.3 |
23.3 |
||||
L20 |
1×2~E |
23.5 |
1.36 |
25.7 |
23.5 |
|||||
L21 |
1/1×D~E |
21.6 |
1.80 |
23.4 |
20.4 |
|||||
L22 |
11×D~E |
27.1 |
0.61 |
27.7 |
26.7 |
|||||
L23 |
E×10~11 |
22.4 |
1.52 |
24.2 |
21.7 |
|||||
L24 |
1/10×D~E |
18.5 |
0.66 |
19.6 |
18.5 |
|||||
L25 |
4×A~C |
29.0 |
1.19 |
30.3 |
28.3 |
|||||
L26 |
3×A~C |
21.0 |
1.26 |
21.8 |
19.7 |
|||||
L27 |
2×B~D |
28.0 |
1.58 |
29.7 |
27.1 |
柱、梁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結果
構件 名稱 |
軸線 位置 |
芯樣抗壓強度值fcor(MPa) |
回彈抗壓強度值fcor(MPa) |
修正量 (MPa) |
修正后抗壓強度推定值(MPa) |
砼強度 評定等級 |
二結梁 |
E×10-11 |
29.7 |
25.1 |
0.3 |
19.0 |
C20 |
1/1×D-E |
22.8 |
21.0 |
||||
三結梁 |
11×D-E |
22.8 |
21.4 |
|||
E×1-2 |
21.2 |
23.4 |
||||
四結梁 |
E×10-11 |
26.9 |
22.4 |
|||
2×D-E |
19.5 |
20.1 |
||||
首層柱 |
1×D |
30.4 |
35.1 |
-2.3 |
20.1 |
C20 |
4×C |
23.2 |
26.6 |
||||
11×D |
33.0 |
29.1 |
||||
6×A |
28.1 |
33.2 |
||||
二層柱 |
3×C |
37.1 |
26.1 |
4.1 |
23.3 |
C20 |
5×C |
31.9 |
29.0 |
||||
9×C |
20.3 |
21.9 |
||||
三層柱 |
11×D |
20.6 |
28.4 |
-5.4 |
15.4 |
C15 |
6×C |
24.7 |
24.8 |
||||
5×C |
18.1 |
20.8 |
||||
4×C |
18.1 |
24.4 |
||||
1×D |
16.6 |
26.6 |
||||
說明:以上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數據摘自湖北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地質勘查研究院出具的《混凝土構件抗壓強度檢測報告》。首層柱2×D,二層柱11×D、8×C結果出現異常,本次鉆芯修正時不參與評定。 |
(2)、砼板構件抗壓強度檢測
經用“鉆芯法”隨機對該房屋部分板構件的混凝土抗壓強度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
砼板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鉆芯法檢測結果
構件 名稱 |
軸線位置 |
芯樣抗壓強度值fcor(MPa) |
混凝土強度 推定值(MPa) |
砼強度 設計值 |
是否滿足 設計要求 |
二層板 |
2-3×C-1/C |
25.2 |
25.0 |
/ |
/ |
1-2×2/B-C |
40.7 |
||||
1/2×B-1/B |
27.9 |
||||
2-3×2-B-C |
27.6 |
||||
1-2×1/C-D |
35.9 |
||||
三層板 |
C-1/C×1-2 |
30.0 |
20.0 |
/ |
/ |
3-4×C-1/C |
21.9 |
||||
5-6×C-1/C |
34.1 |
||||
1-2×1/B-C |
42.7 |
||||
說明:1、以上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數據摘自×××研究院出具的《混凝土構件抗壓強度檢測報告》。三層板4-5×C-1/C結果出現異常,故未對該檢測結果進行驗算。 2、為防止屋面板滲水,故未對屋面板進行鉆芯檢測。 |
(三)、構件配筋檢測
(1)、采用鋼筋探測儀對該房屋部分混凝土框架柱的配筋情況進行檢測,具體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
框架柱配筋檢測結果
構件 名稱 |
軸線 位置 |
檢測結果 |
保護層厚度(mm) |
設計配筋情況 |
首層柱 |
5×A |
平行于A軸:4B22 箍筋:A 8@110/170 尺寸:450×500 |
23、18、20、34 |
/ |
7×C |
平行于7軸:4B25 箍筋:A 8@105/160 尺寸:300×500 |
35、43、23、55 |
/ |
|
9×C |
平行于9軸:4B25 箍筋:A 8@90/160 尺寸:350×600 |
49、43、23、11 |
/ |
|
4×C |
平行于4軸:4B25 箍筋:A 8@70/170 尺寸:500×600 |
35、34、25、33 |
/ |
|
11×D |
平行于11軸:4B22 箍筋:A 8@85/160 尺寸:350×600 |
35、36、38、35 |
/ |
|
二層柱 |
6×C |
平行于6軸:4B22 箍筋:A 8@105/150 尺寸:450×550 |
23、15、19、26 |
/ |
5×C |
平行于5軸:4B22 箍筋:A 8@95/170 尺寸:450×550 |
23、14、23、32 |
/ |
|
3×C |
平行于3軸:4B22 箍筋:A 8@105/160 尺寸:450×550 |
64、55、35、40 |
/ |
|
1×D |
平行于1軸:4B22 箍筋:A 8@95/185 尺寸:350×500 |
32、32、34、32 |
/ |
|
11×D |
平行于11軸:4B22 箍筋:A 8@90/190 尺寸:350×500 |
34、36、28、32 |
/ |
|
三層柱 |
1×D |
平行于D軸:4B22 箍筋:A 8@105/235 尺寸:350×500 |
31、29、24、27 |
/ |
3×C |
平行于C軸:4B22 箍筋:A 8@95/195 尺寸:450×500 |
31、34、34、35 |
/ |
|
11×D |
平行于D軸:4B22 箍筋:A 8@100/170 尺寸:350×500 |
54、33、34、35 |
/ |
|
4×C |
平行于4軸:4B22 箍筋:A 8@95/185 尺寸:450×500 |
35、40、38、32 |
/ |
|
7×C |
平行于7軸:4B22 箍筋:A 8@105/180 尺寸:450×500 |
40、45、38、36 |
/ |
|
9×C |
平行于9軸:4B22 箍筋:A 8@110/190 尺寸:450×500 |
36、24、38、30 |
/ |
(2)、采用鋼筋探測儀對該房屋部分框架梁配筋情況進行檢測,具體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
框架梁配筋檢測結果
構件 名稱 |
軸線位置 |
檢測結果 |
保護層厚度(mm) |
設計配筋 |
二結梁 |
1/B×2~3 |
跨中底筋:2B22 箍筋:A8@105/170 尺寸:200×550 |
22、23 |
/ |
2×B~D |
跨中底筋:5B25 箍筋:A8@101/160 尺寸:300×900 |
24、23、14 |
/ |
|
1/B×1~2 |
跨中底筋:2B22 箍筋:A8@108/168 尺寸:200×550 |
22、25 |
/ |
|
C×3~4 |
跨中底筋:2B22 箍筋:A8@95/180 尺寸:200×550 |
24、21 |
/ |
|
3×A~B |
跨中底筋:5B25 箍筋:A8@115/195 尺寸:300×900 |
24、23、24 |
/ |
|
三結梁 |
1/B×3~4 |
跨中底筋:2B22 箍筋:A8@105/200 尺寸:200×550 |
24、23 |
/ |
3×C~E |
跨中底筋:5B25 箍筋:A8@100/150 尺寸:300×900 |
24、17、20 |
/ |
|
1/C×10~11 |
跨中底筋:2B22 箍筋:A8@110/170 尺寸:200×550 |
24、23 |
/ |
|
10×B~C |
跨中底筋:5B25 箍筋:A8@105/190 尺寸:300×900 |
22、20、19 |
/ |
|
四結梁 |
5×C~D |
跨中底筋:5B25 箍筋:A8@105/180 尺寸:300×900 |
25、27、27 |
/ |
4×C~D |
跨中底筋:5B25 箍筋:A8@110/150 尺寸:300×900 |
33、22、14 |
/ |
|
C×4~5 |
跨中底筋:2B22 箍筋:A8@110/180 尺寸:200×550 |
23、22 |
/ |
|
D×1~2 |
跨中底筋:2B22 箍筋:A8@95/205 尺寸:200×550 |
21、20 |
/ |
|
2×B~C |
跨中底筋:5B25 箍筋:A8@115/180 尺寸:300×900 |
22、21、25 |
/ |
(3)、采用鋼筋探測儀對該房屋部分砼板配筋情況進行檢測,具體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
砼板配筋檢測結果
構件 名稱 |
軸線位置 |
檢測結果 |
保護層厚度值(mm) |
設計配筋 |
二層板 |
1/B~C×1~2 |
平行于1軸:A8@150 平行于C軸:A8@150 |
25、26、27 28、27、26 |
|
Copyright@ 2014-2020 湖北誠達建筑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